寻踪记忆,评剧第一代男旦金菊花四季喜乐

吴学良评剧创始人之一,早期男旦艺人金菊花,名为杜知义,“杜知义”是据《滦州土屋杜氏家谱》中所记。另外根据读音,也有记录为“杜之意”、“杜之薏”、“杜芝薏”、“杜枝玉”等等。杜知义,字正亭,清光绪八年(年)生于直隶滦县杜土村(今河北省滦南县宋道口镇杜土村)。杜知义世代务农,他的父亲杜猛看守寺庙的同时,兼挑八根绳,做些小本儿生意,家庭比较贫困。杜知义自小聪明伶俐,特别好乐,十几岁便以扭秧歌闻名乡里,后来逐渐学会了莲花落,便经常结伴去一些村镇演唱,或为财主贺喜祝寿,讨一些钱来,以贴补家用,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杜知义秧歌扭的好,他的妻子便是他在邻村扭秧歌时,被女方看中,不嫌弃他家庭穷苦,甘愿嫁与他,在当时被传为佳话。因为杜知义酷爱莲花落,经人引荐,便进入任家莲花落班。拜任连会为义父,取艺名“金菊花”。后于年前后,与夏文元(夏天雷)、刘珠(金蝴蝶)等人到东北演出莲花落,金菊花的大口落子逐渐传开。从东北回来后,加入乐亭双发合班,便又与同在班内的义父任连会、义弟任善庆在一起。年,班社解散,自己搭班演出。年,“双国孝”禁演。年夏,与张化文、姚继盛、成兆才、任家父子、张德礼弟兄等人共商大计,改莲花落为“平腔”,改对口为拆出,排演《马寡妇开店》、《乌龙院》、《鬼扯腿》、《打狗劝夫》、《拾万金》等多部大戏。于永平府演出,一炮打响。年前后与成兆才分手后去营口,在东北等地演出。杜知义曾经所在的班社有双发合班、庆春班、永丰戏社、永盛合班、元顺戏社、复盛戏社等。杜知义嗓音高亢圆润,豁量宽厚。尤其是在过去,只能靠真嗓真唱,而他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穿透力极强。他的表演及唱腔演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真实生动,感染力强。评剧中的“大悲调”、“哭迷子”、“十三咳”等唱腔便由他所创造。他的拿手剧目有《马寡妇开店》、《王少安赶船》、《打狗劝夫》、《桃花庵》、《六月雪》、《王二姐思夫李桂香砍柴》、《拾万金》、《补汗褟》、《劝爱宝》、《打灶王》、《乌龙院》等等。弟子有芙蓉花、金蓉花、红芙蓉、筱五朵等。年5月26日,辛劳一生的杜知义于家乡病逝,终年七十六岁。杜知义是评剧第一代男旦演员,于评剧唱腔创造上多有建树,他从艺四十多年,对评剧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