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调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四平调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40118/4329292.html

一、四平调的介绍

四平调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它是由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接壤地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花鼓”发展演变而成的。花鼓原属说唱艺术,分东、南、西、北四路;东路称苏北花鼓,南路称砀山花鼓,西路称豫东花鼓,北路称山东花鼓。豫东花鼓以河南商丘为中心。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便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四平调剧种分布于山东的成武、金乡、曹县、单县;江苏的沛县、丰县、徐州;安徽的砀山;河南的商丘、范县、长垣及河北南苑、丘县、大名和山陕部分县市等地方。现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就是这一剧种最初的创始团。自年搬上舞台,年正式诞生,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一举夺魁名扬四方。年在文革中惨遭砍杀,年再度辉煌,80年代后复陷困境......至今已走过了70多年的坎坷历程。四平调是植根于民间的一门艺术,源于说唱音乐,以花鼓为基础,同时又大量吸收了其它姊妹剧种的艺术营养,曲调优美动听,简单易学,因此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其曲调以“五声音阶”为主干,以板式变化体为主,以平板为主要曲调,运用戏曲音乐板式派生原则,派生出不同板式。女生唱腔质朴平易,委婉流畅,细腻俏丽,男生唱腔节奏明快,高亢豪放,阳刚而深沉,保持了浓厚的说唱特征。在语言上有典型的中州韵味,为黄淮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年前后,花鼓艺人庞学文、杜学诗(绰号“黑云彩”)的花鼓班到济南后,得到南岗子(今新市场)戏院主人支持,赁借旧戏箱及全套锣鼓,开始登台演出。年,邹玉振的花鼓班与他们合班,称大兴班,群众呼之为“老梆子”。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流亡到安徽的界首、阜阳一带,改名为“山东老调”、“山东干砸梆”、“文明花鼓”,并曾与评剧合班,移植了一些剧目,吸收了京剧、评剧的表演程式,得到充实和提高。年春,燕玉成、李玉田、刘汉培和杨学智(豫剧琴师)等,对花鼓戏的音乐唱腔进行研究,相继吸收了豫剧、评剧、京剧的唱腔,增加了弦乐伴奏,形成为后来的四平调。四平调唱腔艺术经过花鼓艺人们的不懈努力,在发展中逐渐成熟,特别是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凤云继承和发展了其母王桂芳(大青衣)的唱派,唱腔婉转明快、跳跃奔放、刚柔相济,年,她去中国评剧院移植了大型古装戏《花为媒》,得到戏曲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亲授,她大胆吸收了评剧的戏曲音乐,使四平调唱腔艺术更加丰满,她大胆地对四平调唱腔进行了创新,成功地研究出“慢三眼”式的“宫”调〔慢四平〕之后,又研究出“慢三眼”式的“徵”调〔反四平〕,这是四平调艺术领域里的一项丰硕成果,形成了别树一帜的独特的四平调艺术流派,得到了戏曲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山东电台、山东电视台摄(录)制了她主演的《裴秀英告状》、《花为媒》《,农村大众》、《戏剧丛刊》及省电台对王凤云唱腔艺术进行了采访报道。50年代以来,山东省的金乡、成武、单县、曹县、范县(现划归河南省)先后建立专业剧团,苏、豫、皖等省也有不少专业和业余剧团。

二、四平调的分析

四平调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它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它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自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二黄声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基调就是四平调唱腔。四平调与二黄唱腔的连接十分谐和。四平调的旋律委婉缠绵,华丽多姿,适合表达多样的情感。京剧旦角行当的各个流派,都有别具一格的四平调唱段。

三、如何保护四平调

在年以后,四平调以《小包公》为代表剧目的成功演出,使四平调剧种和拜金荣、庞明珠等一代演员,重新获得了广大观众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一跃进入艺术家之行列。但由于队伍的老化和断层,文艺传媒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大潮强烈冲击,使剧团经济陷入严重困境,于八十年代后期再度终止了正常演出,靠经营副业维持生计。虽有少数青年演员因不甘心剧种消亡而在痛苦中拼搏,并在全国和省级汇演中屡获大奖,却仍难以从更本上彻底扭转局势,摆脱困境。当此危难之际,国家及时作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明决策,终于给所有民间艺术带来了新的希望。

年5月20日,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要求我们重视历史留给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和宣传,还要求我们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将四平调打造成为特有的文化品牌。除了让有关部门通过相关政策进行宣传之外,作为个人的我们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希望通过撰写这篇文章,将四平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扬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