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聊斋志异,淄博影视产业中经久不衰的改编题材》
康熙十九年,蒲松龄耗其一生所撰的《聊斋志异》诞生,这本书在他中年时完成,之后又几经修改删定,凝聚了作者无数心血。蒲松龄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尽数写到书中,在融合了魏晋志异与唐宋传奇小说的基础上,又将文字赋予活泼的生命力。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集中难以逾越的高峰,自成书以来便受到社会各界喜爱,直到当下依旧热度不减,更有精彩篇目被改编成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聊斋生来具有的魔幻色彩和神秘诡异成为了其书声名大振的主要原因,想象力与教育意义的结合尤适合视听艺术的展现形式。
作者赋予的思想直到现今依旧震撼着人们的心。《聂小倩》、《画壁》、《陆判》等代表章节更是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游戏、同人文学等。这种改编并非从现代开始,自聊斋成书以来便经过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呈现。乾隆三十一年,聊斋志异的第一版本在青柯亭本出版不久之后,聊斋戏就诞生了。一直到清朝末年,聊斋改编的戏剧已有二十几种。
京剧中的《庚娘》、《仇大娘》、《一笑缘》、《婴宁》等,吕剧的代表着《姊妹易嫁》、《墙头记》也来自聊斋。评剧中也有不少以聊斋为题,人们耳熟能详的《花为媒》就是以聊斋为创作题材的。
聊斋中的很多篇目放在现在看都不过时,蒲松龄作为清朝知识分子,从小受到的是四书五经式的传统教育,但所著写文章中却包含主张婚姻自由、民主平等的观点。自古以来,爱情一直是经久不衰的题材。聊斋所具备的批判性值得我们继承,结合现状,发展这种批判性是尤为重要的。
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