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一代笑星赵丽蓉逝世21周年,我们的春

在《刘巧儿》中,新凤霞扮演刘巧儿,赵丽蓉扮演李大婶。

年7月17日,著名笑星、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与世长辞,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神州。一颗耀眼明星的陨落、一株馨香奇葩的凋零,引来无数人扼腕叹息。赵丽蓉的人缘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同行的关系,笔者与她早已熟识,年12月,天津举办“振兴评剧著名演员联合演出”,邀请她来津同评剧名伶郭砚芳、郑伯文等合作演出传统剧《对金瓶》,我作为大会工作人员,与外地来津的艺术家同住在河东京东饭店,同丽蓉老师有了较多的接触机会,经过采访,对她的学戏起因与从艺历程有了较深的了解。

自幼受到艺术滋养

赵丽蓉介绍说,她原籍是河北省唐山市宝坻县(现天津市宝坻区),父亲是擅长理发的手艺人。由于家乡十年九涝,度日艰难,他无奈之下就带着七个孩子到东北谋生,在沈阳开了一家理发店,赵丽蓉就是在沈阳出生的赵家第八个孩子。

赵家本来与戏剧圈并不沾边,赵丽蓉又是怎么走上从艺之路的呢?赵丽蓉介绍说,这也是机缘巧合。原来沈阳有一家复盛评剧社,主演叫芙蓉花,在当地很红,长期在沈阳北市场演出。因为她父亲赵秉忠理发手艺上佳,尤其擅长给妇女梳头,芙蓉花经常去他的店里理发,后来就把赵秉忠请到剧社,专门做容妆(戏班谓之“包头”)工作。赵家就这样进入了戏剧圈,由于这层关系,赵丽蓉的几个哥哥姐姐后来都吃上了“戏饭”。

尤其是赵丽蓉的二哥赵连喜,更是学有所成,以演评剧老生、丑角见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中国评剧院排演的《刘巧儿》中扮演贪财卖女的刘巧儿爹刘彦贵,在《金沙江畔》中扮演热情开朗、为解战士饥渴而牺牲的红军老班长金万德,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至于赵丽蓉自己是怎么走进戏剧圈的,她介绍说,自己小时候长得又白又胖,十分可爱,母亲孟云德给她取了乳名“老爱”,经常抱着她到戏院后台去玩。有一天芙蓉花演《桃花庵》,戏中尼姑陈妙婵要把私生子送人,有一场母子诀别的戏。照例陈妙婵要抱“彩娃子”(戏班中常用的人偶,代替婴儿,亦称“大师哥”)上场。剧社有人突发奇想,提出要芙蓉花抱“老爱”上场,芙蓉花也想试一试,结果真的把“老爱”抱上去了。令人意外的是,“老爱”并不害怕,在台上既不哭也不闹,只是一个劲儿冲观众笑,观众又是鼓掌又是喊好。赵丽蓉说,从那以后,只要有彩娃子的戏,自己就被抱上去,小小的婴孩竟然成了“明星”。赵丽蓉就是这样,从孩提时代沉浸在舞台上,得到了艺术滋养。

“老爱”十二岁的时候,爱才心切的芙蓉花为她请了精通评剧演唱的鼓师马金贵做师父,并以自己名字中的“蓉”,为她取名赵丽蓉,希望这棵艺圃幼苗,将来比自己更加绚丽多姿,能像芙蓉花般绽放异彩。

拜师后的赵丽蓉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期望,她牢牢记住了师父说的,“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台下知道”,坚持天天练功,即使伤风感冒,刮风下雨,也照练不误。剧社在哈尔滨演出时,每天跟着几个哥哥姐姐到松花江冰面上练功、喊嗓,嘴中的热气竟然将冰面上喊出一个窟窿。功夫不负有心人,苦心磨砺终于结出硕果。她开始在台上唱“帽儿戏”(即开场戏),其中师父教她的启蒙剧目《井台会》,几乎天天上演,成了她的拿手剧目。后来她又接连学演了《杜十娘》《花为媒》《珍珠衫》等多出评剧看家戏,经过实践锻炼,演技日臻成熟。很快,她从关外红到了关内,年张家口一行更是把她推上了主演的位置。

赵丽蓉(左)、谷文月(右)访问杨三姐(中)。

艺坛躬耕创佳绩

年,赵丽蓉所在的复盛评剧社,被邀请从奉天到河北坝上张家口演出,剧社主演芙蓉花因过度劳累患上了肺病,医院检查治疗,就将复盛评剧社的重担交给了时年十七岁的赵丽蓉,让其挑梁主演。此时,赵丽蓉在评剧舞台上已然脱颖而出,再加上剧社同仁如众星捧月一般,竭力扶植,她引起方方面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