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与戏曲振兴

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要求的不断提升,能够最为直观的展现一个地区的文化基因、地域文化,体现各地乡土文化与生活风貌,有着其他艺术门类无可比拟的亲民性与生动性的地方戏曲越来越受到重视,随之有关如何传承戏曲等传统文化的方式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有鉴于此,作为中国电影独特类型的戏曲电影也再次迎来蓬勃发展的契机。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是依靠现代工业技术而形成的大众娱乐形式,戏曲电影把现代科技展示手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一个最佳的融汇方式结合起来,成为独立的娱乐艺术形式。二十世纪初期,在电影刚刚从西方传入中国伊始,两者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戏曲电影,在中国设置的第一部影片、第一部彩色影片以及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均是戏曲电影。

现代电影技术和地方剧种的结合,扩大了地方戏曲的传播范围。从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开始,在二十世纪百年间,戏曲电影把传统戏曲中的经典剧目、各种剧种以及当时的明星表演都以电影为载体记录下来,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这些戏曲电影中涉及了京剧、越剧、粤剧、黄梅戏、豫剧、评剧、吕剧、昆曲、秦腔等近百个剧种,除京剧外,其他地方剧种在全国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戏曲电影播放。比如越剧电影《梁山伯和祝英台》、《追鱼》、《红楼梦》、《五女拜寿》;豫剧电影《花木兰》、《七品芝麻官》;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评剧电影《花为媒》、《刘巧儿》;秦腔电影《三滴血》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著名导演张元也拍摄了戏曲片《江姐》,《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拍摄了新概念戏曲片《春闺梦》,呈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大批知名影视导演的加入,让戏曲电影的发展更显蓬勃趋势。

戏曲电影的发展潜力及其自带的高光艺术表现形式引得市场也是逐渐追捧,近几年各种形式的戏曲电影活动层出不穷。如年的首届中国戏曲电影展活动、年的湖湘经典戏曲电影展映月活动、年上海成立全国首个戏曲电影院线、年浙江成立首家戏曲主题影院等,戏曲电影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戏曲电影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的对外展示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如前所述,近百个地方剧种的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主要依靠戏曲电影的播放),同时也可以作为戏曲表演声像资料进行留存和传承,其背负的文化传承价值和社会责任更显珍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