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各个剧种都有母亲的形象,关于母亲的精彩大戏也层见迭出,《穆桂英挂帅》中战场杀敌的穆桂英,《西厢记》里拷打红娘的崔夫人,《三娘教子》中辛苦育儿的王春娥,《徐母骂曹》中忠义为国的徐母,不同类型的母亲形象丰富了中国的戏曲舞台。今天是母亲节,《梨园春》用戏曲向母亲致敬,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豫剧的《李逵探母》移植自京剧,此剧是一出老旦戏,这出戏充分体现了戏曲的表演手段——以歌舞演故事,打破了传统老旦只重念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李庆杰就为观众带来了这段精彩的《李逵探母》。精彩的《李逵探母》。
豫剧《寻儿记》中,张宝英老师为我们演绎了母爱高于天的历史命题,母亲孙淑琳寻儿17年,历尽艰辛,最终一家团圆。
评剧《卖苗郎》与豫剧稍有出入。近年来,评剧名家曾昭娟在复排了评剧《卖妙郎》,在唱腔中融入了许多“花派”技巧,塑造了一位大孝至爱又,无奈卖子的母亲。
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就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刘青霞是河南安阳人,早年曾被光绪帝封为“一品夫人”,鲁迅赞她“才貌双全”,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她题写“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盛赞刘青霞。豫剧《刘青霞》以辛亥革命为背景,以刘青霞的革命经历与家庭生活两条线索交叉铺叙构思故事情节,豫剧名家汪荃珍成功塑造了一个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巾帼英雄形象。
岳母刺字的故事也被搬上了不同剧种的舞台,京剧,豫剧,川剧等剧种都有此戏。京剧名家赵葆秀在《岳母刺字》中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岳母形象
豫剧名家章兰塑造了一位质朴贤德、心系天下的“大脚马皇后”的形象,马皇后既是一位贤德善良的国母,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
无论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无论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