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ldquo

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69938137137397&wfr=spider&for=pc

本文大概:字阅读需要:5分钟

评剧三问

Q:

什么是评剧?

A: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戏曲剧种,清末时期,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评剧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Q:

“评剧”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A: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关于“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在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这引起了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后来,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李大钊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Q:

“评剧”有哪些艺术特点呢?

A: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不管在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的发展

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于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一八九零年前后就逐渐出现了专业的莲花落艺人。莲花落即称“落子”,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评剧就是在莲花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传进关内,于是河北的莲花落艺人便迅速地吸收了这种艺术,开始演唱如《王二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杨二舍化缘》、《王大娘锯大缸》、《丁香割肉》、《安安送米》等一类剧目,深受当地的农民喜爱。

这些艺人随后又由农村进入到工业城市唐山,唐山的工人,特别是煤矿和钢铁工人成了这个剧种早期的热心观众及积极支持者。

评剧形成为较完整地戏曲艺术则在辛亥革命前后。当时舞台上已有文明戏和话剧演出,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剧作者,同时,进步的民主思想已传播到了文艺圈子,这就促使评剧这个新兴的剧种也产生了第一代的剧作家成兆才等。成氏原系莲花落艺人,他受到新的时代思潮的影响,在艺术上具有革新创造的精神,于是就以他的剧作把莲花落演变成了蹦蹦戏,又从蹦蹦戏演进为评剧。

评剧进工大

年3月12日,微特讲坛又来大咖,中国评剧院副院长蔡长旭、国家一级演员王丽京、李妮携评剧《花为媒》走进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在文科楼报告厅给工大师生带来文化盛宴,为学生亲情演绎评剧的魅力,分享了中国评剧的发展历程,并现场演唱《花为媒》的经典唱段,武汉剧院项目负责人、校党委学工部部长王涛、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范东芳出席本次讲坛。

《花为媒》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是评剧经典喜剧。

《花为媒》中的《玫瑰调》的选段:

玫瑰花开颜色鲜,梨花赛雪满栏杆,满栏杆;百花园里花正艳,蜜蜂儿蝴蝶儿飞舞在花前,飞舞在花前;我张家姐妹有五个,五朵鲜花肩挨着肩,肩挨着肩;只因为女大都当嫁,四位姐姐风流云散,各自配姻缘,配姻缘;撇下我张五可闺中寂寞无人伴,怕的是春去百花残,百花残,粉皮墙锁深深院,辜负了日暖风和四月天,闷坏了女婵娟,闷坏了女婵娟。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

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

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它们是我国珍贵的文化宝藏

编辑:学生工作部全媒体工作室

图片提供:刘家祺杨春辉周林

校审:张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