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为媒脱胎于聊斋志异,却并不是妖魔鬼

古时候有一个男子特别喜欢开玩笑,他丧偶后千辛万苦才娶到意中人。两人成婚后乘船返回,这个男子爱开玩笑的毛病又犯了,于是跟妻子说了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妻子听完之后,纵身一跃,投江了。男子后悔不迭,却为时晚矣。

这是怎么回事呢?男子叫王桂庵,天生一个情种。

他年轻时妻子早亡,一直单身。一次他路过江边,美丽的船家女有如惊鸿一瞥让王桂庵瞬间倾心。

为了引起姑娘的注意,他诗意大发,但姑娘只是看了他一眼,他就往船上扔金元宝,姑娘直接把金元宝扔了回来,他又往船上扔金镯子,姑娘还是看都不看一眼。

就在王桂庵想继续的时候,船家女的父亲走了过来,姑娘连忙将金镯子用脚勾过来藏在自己的裙下。

姑娘藏金镯子的这个动作撩得王桂庵失魂落魄。船开走了,王桂庵却得了相思病,他到处打听船家女的下落,却没有消息。

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天王桂庵梦见自己到了一个风景秀美的村庄,在一户雅致的庭院惊喜地发现日思夜想的船家女正住在那里。

就在他和船家女准备互诉衷肠的时候,船家女的父亲再次出现,王桂庵一下子吓醒了。

一年后,王桂庵南下路过镇江一个村子,却发现风景都似曾相识,恰好就是梦中见过的情形。他欣喜若狂,凭着记忆果然找到了船家女,知道了姑娘姓孟名芸娘。

芸娘问他可曾婚配,他说没有,芸娘便让他明媒正娶。两人婚后乘船返回,王桂庵突然想逗一下娘子,便跟芸娘说自己其实已经娶了妻子,还是尚书的女儿。

谁知芸娘性子竟然如此烈,听完此话,竟然一头扎进了江里。王桂庵肠子都要悔青了,一直顺江流寻找,却没有寻到芸娘的尸体。又过了一年,王桂庵去外地路过一户人家,巧遇一个一岁多的幼童,和自己长相相像。等见到孩子的娘,这才发现孩童正是自己的儿子,王寄生。原来芸娘当年落水后被人救起,才发现已经有了身孕。

经历过这么多波折后,王桂庵和芸娘尽释前嫌,一家人终得团圆。

到了王寄生这一代,论起痴情来,跟他父亲相比可算是太逊了。在一次给姨夫拜寿的宴席上,寄生见到了婉约可人的表姐,两人郎才女貌,早就情投意合。王寄生拜托母亲前去提亲,却被姨夫拒绝,王寄生思念佳人而不得,很快就相思成疾,卧床不起。这可愁坏了他的母亲芸娘。

倒是媒婆出了一个主意,说不如给王寄生另外寻一门亲事,等成了亲,说不定病就好了。但王寄生却说非表姐不娶,谁也不见。王寄生病得昏昏沉沉地,听到有人说,你想的人来了。他以为是表姐,等见到发现是一位比表姐还要美貌的姑娘。

姑娘说我叫张五可,你连见都没有见过我,怎么就拒绝了我呢?原来这个张五可正是媒婆提起的张家姑娘。王寄生之前还说非表姐不娶,但见了张五可立刻将表姐抛到了脑后。他对张五可说,之前我那么说是因为没有见过几个貌美的女子啊。于是两人相谈甚欢,还定了婚约。等王寄生醒来,立刻痊愈了。

他向母亲芸娘说赶紧去张家提亲,早就将表姐忘到了脑后。

可怜这个表姐还在苦苦等待王寄生的消息,只是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却只等到了王寄生和张五可成婚的喜帖。

表姐悲痛欲绝,不吃不喝,一心求死。表姐的母亲干着急也没有办法,这时候媒婆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主意。在王寄生成婚当日,先一步将表姐打扮好上了花轿,送到王家,和王寄生拜堂完毕。等王家人发现的时候,一切已成定局。王寄生只能到张家解释,但张五可却非王寄生不嫁,宁愿和表姐一起嫁给王寄生。王寄生最终乐享齐人之福,娶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

这个张五可就是几乎家喻户晓的评剧《花为媒》中的张五可,也就是说《花为媒》的故事正是脱胎于上文中王寄生的故事,而王寄生的故事却大有来头,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其中王桂庵的故事叫做《王桂庵》,而他的儿子王寄生的故事则出自《寄生附》。这两个故事的特别之处有两个,首先这两个故事讲的一对父子都是因为梦境而喜获良缘的故事,其次,这两个故事里没有蒲松龄故事里的妖魔鬼怪,讲述的是普通人的爱情故事。

在《王桂庵》的故事里,无论是男主还是女主,性格鲜明,都值得聊一聊。首先王桂庵的痴情令人感动。

王桂庵和芸娘的结合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困难,但王桂庵凭着一颗真心和赤诚,最终抱得美人归,也算是得偿所愿。

而芸娘对爱情的坚贞和决绝更让人钦佩。她宁愿以死明志,也不愿意成为有钱人家的妾室,她追求真正的爱情,却不以丧失尊严为代价。

但到了《寄生附》的故事里,无论是寄生的三心二意,还是张五可和表姐的委曲求全,都让人看得无比地窝火。男主始乱终弃却最终左拥右抱,女主爱情观念淡薄,满脑子都是男尊女尊的封建糟粕。

这样一看,根据《寄生附》改编的《花为媒》就看起来顺眼多了。

张五可不再是那个甘愿做妾的弱女子,而是一个机智聪慧的奇女子。

她美丽自信,敢爱敢恨,她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巧妙地以花为媒,收获了完满的爱情。

而王寄生改名叫王俊卿后,也变得专一痴情,最终和心爱之人得以厮守一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