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的锣鼓,欢快的舞步,绕梁的余音,大快朵颐的美食,精致的手工艺品……这样的消夏方式,足够“吉”致!
7月3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精彩夜吉林·消夏演出季”在长春文庙广场拉开帷幕,作为四大板块之一的第三届吉林非遗节同期启幕。
安塞腰鼓热场“吸睛”
当晚18时,随着气势磅礴的鼓声和激昂的音乐,来自陕西“腰鼓之乡”的安塞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震撼上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塞腰鼓。
鼓槌挥舞,红绸翻飞,纵情跳跃,酣畅淋漓,陕北人民的淳朴与豪放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着多年历史的安塞腰鼓激荡人心,大批观众驻足观看,点燃了全场的热情。
表演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已经65岁,可每一次跳跃,都激情四射,令现场观众大呼过瘾。表演结束后,还有不少市民与安塞腰鼓表演者交流,一位大爷好奇地摸摸表演者的衣服:“是皮的不?跳这么半天,挺热吧?”
萌娃和外国友人也爱看大戏
在首场演出中,中国评剧院领军人物文华表演奖获得者、白派传人王平,新派传人王丽京,魏派名家孙路阳,张派传人郑祥振,马派名家赵震等表演艺术家携活跃在评剧舞台上的优秀青年演员联袂亮相,上演了剧目丰富,唱段经典的《名家名段演唱会》。
表演曲目既有《金沙江畔》《苦菜花》《向阳商店》《高山下的花环》《卜算子咏梅》《母亲》等红色经典剧目,也有《秦香莲》《花为媒》《包公赔情》《拜月记》《无双传》等传统剧目,演出以高水准的演绎充分诠释出了评剧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艺术风采。
评剧新派传人王丽京为观众献上了“报花名”这一广为传唱的评剧选段,此次是她第三次到长春演出,“我再次感受到了吉林人民对文艺的巨大热爱,通过‘精彩夜吉林’的活动也让我们不同院团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广大观众献上演出。”
很多市民都是带着宝宝来看戏的,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一位家长带着3岁的宝宝看戏时,边看戏边给孩子讲授“礼仪”,每个唱段结束后都告诉孩子:“鼓掌!听完戏之后一定要给演员阿姨掌声才行。”
令人欣喜的是,现场还有外国友人也迷上了中国传统戏曲,边看边拍,意犹未尽。
部分非遗产品被抢购一空
在长春文庙广场举行的非遗项目集中线下展售,现场十分火爆。朝鲜族泡菜展位前被围得水泄不通,辣白菜几乎成了人手一份的“必购品”。
李连贵熏肉大饼、福义德道口烧鸡、好记酱油古法酿造、蒙古族肉肠盘肠、金氏过水手擀面等美食格外受欢迎。榆树钱酒展位前,干脆摆出了投壶游戏的道具,市民闻着酒香,一展身手看谁投得更精准。从18时正式开展后,有些美食产品不到2小时就售罄了。
徐氏中国结、查干湖鱼皮画、长白山刺五加茶、安图隋氏铁制品、芦苇画、翎羽风筝、传统和合香等精心遴选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及实物商品,吸引了大批市民的观赏、品尝和购买,市民们以“走街串巷”的形式,沉浸式的体会到了吉林非遗的匠心魅力。
作为非遗节开幕演出的一部分,当天在长春大众剧场同步上演了浙江慈溪青瓷瓯乐艺术团打造的力作《听瓷》。瓯乐是吉林非遗节首次引进的非遗剧种,以瓷乐演奏表演为表现主体,以情境舞蹈、吟诵表演为点缀,以现代舞美为烘托,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集可听性、可看性于一身。全剧共有“叩天”“元尘”“拙炎”“汲露”“煅烁”“祈桑”“听瓷”七个乐章。杯盏敲击之间的清雅音色表现了中华民族深切的自豪感与强大的自信心,瓷器传出的空灵悦耳的动人天籁,为人们拼凑起了千载国乐的记忆,现场观众无不沉醉其中,给予盛赞。
带着这份小贴士去看好戏
看演出:
消夏演出季整体活动将持续至7月31日,在文庙广场的演出部分将持续至本月19日。广场内靠近舞台的前排有部分座椅,可供老人、儿童、行动不便者使用,先到先得。此区域如有个别观众提前离场,有空余座椅,工作人员会优先为老人提供。如老人乘坐轮椅,在家属的陪同下,可寻找现场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在该区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安排。小吉想提示大家的是,观看演出时请全程佩戴口罩,遵守现场秩序。
接下来,第三届吉林非遗节还将陆续上演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西安易俗社、上海评弹团带来的精彩演出,市民和游客们每晚19:00都可以在文庙广场免费观看演出。
逛非遗展售:
非遗项目集中线下展售时间为7月3日至9日,每天非遗传承人于17时左右开始布展,正式开始展售为18:00。周末人较多,部分非遗产品销售火爆,当日有可能较快售罄,小吉建议您尽量提早前往现场。
图片:吴然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