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莲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以这一故事为题材的剧目从清朝一直唱到了现在,几乎各个剧种都有这出戏,但每个剧种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滇剧《秦香莲》以《闯宫》一折最为精彩,汉剧中“琵琶词”别具一格,北路梆子(雁剧)中最震撼人心的是《杀庙》一折,等等。评剧《秦香莲》亦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几代评剧观众的喜爱,并被摄制成戏曲影片,成为了小白玉霜的代表剧目。直到今天,这出戏仍活跃在评剧舞台上。
故事讲的是: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驸马。其家乡连年荒旱,父母去世,妻子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闯宫遭逐。丞相王延龄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未成。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令其找包拯告状。陈世美派家将韩琪追杀秦香莲母子,最终韩琪放走了秦香莲母子,自刎身亡。秦香莲至包拯前状告陈世美,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陈世美拒不相认。包拯怒欲铡之。皇姑、太后闻讯赶来,包拯不顾,铡死陈世美。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秦香莲》就已经在评剧舞台上不断上演了。老本《秦香莲》主题思想明确,结构也相当严谨,只是在人物的刻画上比较粗糙,比如有的人物前后性格不统一,有的人物语言与其身份不符等等。年,中国评剧院开始对该剧进行重新整理。该剧的几位主演小白玉霜、魏荣元、席宝昆等在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同志协助下,在保留原剧精华的基础上,又对其重新进行了整理加工,使该剧更为生动感人。
此次整理加工在情节上,吸取了滇剧“闯宫”一场的精华,增加了“闯宫”一场戏,使这出戏的结构更为完整,也使秦香莲与陈世美的冲突有了一个合理的铺垫。
评剧《秦香莲》从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京城寻找陈世美开始,层层推进,闯宫见陈世美,被陈世美狠心轰出,此时的秦香莲仍然抱有一丝希望,于是才有了寿堂上秦香莲细诉苦情,王相爷好言相劝,然而陈世美不但无动于衷,反倒顿生杀心。韩琪仗义放走秦香莲母子,自刎身亡。这时的秦香莲已经不再期盼团圆,她认清了陈世美的真面目,所以她义无反顾地拦住包拯的轿子喊冤告状。包拯再次规劝陈世美,而陈世美依然拒不相认,包拯秉公执法,把陈世美押了起来。先后赶来的皇姑和太后对秦香莲、对包拯不断施压,此时,包拯退缩了,他拿出俸银一百五十两交给秦香莲,希望她放弃告状,带着儿女们回家度日。秦香莲断然拒绝了,唱道:“见银两忍不住泪涟涟,只说是包相爷居官清正,不料想他也是官官相护有牵连。到如今我有冤到何处去告,我到哪里去诉!天呀,天呀,真乃是欺负我这外乡的人哪!相爷的银两我不要,屈死我也不喊冤!儿呀,儿呀,跟随为娘回家转!”秦香莲的一番话触动了包拯,尤其是那句“官官相护有牵连”,最终他顶住了来自国太的威胁,“拼出这乌纱我不戴,天大的祸事有我担”,最终铡了陈世美。
千山万水来到京城,也不知我的丈夫身在何处存。小白玉霜演唱《秦香莲》千山万水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