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华去世#这位老演员的名字某些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她的戏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作为银屏上的“老太太”专业户,张少华老师饰演的母亲或者奶奶都是威严中却饱含慈爱的,角色从她手中诠释出来都让人回想起自己身边的某位长辈,把观众带入戏中,感受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张老师的一部“丑娘”承包了很多八零九零后的眼泪,那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镜头深深烙在了每个人心中,而这部丑娘也彻底让这位相貌平平却演技精湛的老戏骨被大众熟知。张老师的眼底永远存着满满的坚毅和慈爱,这和她这一生的经历分不开的。张少华的兄弟姐妹有七个,在当时那个年代吃饱穿暖都是问题,可想而知想要把这么多孩子拉扯大,张老师的母亲付出了多少辛酸汗水。从小受到母亲的熏陶,让她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样也让她理解了什么是“为母则刚”。为了替母亲减轻负担,才年仅13岁的张少华进入了中国评剧院。其实她刚开始的初衷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没成想却被戏剧迷住了眼,从早到晚练习也不觉疲劳,不管大场小场,大角小角,只要领导让她上,她都乐得屁颠屁颠的。十年磨一剑,张少华的台上功夫越来越高,后来还和赵丽蓉一同出演了电影《花为媒》和评剧《杨三姐告状》那时候的每场演出,演员的补助费只有三毛五分钱,但即使这样,二人也都乐得自在,成为了圈内人人熟知的好姐妹。张少华的大半辈子都在戏剧院度过,老伴也是剧院里的演员,夫妻二人经常一起出去演出,后果就是没有办法完成陪伴儿子的职责。因此这也成了张少华心中的一个疙瘩,她始终觉得自己亏欠儿子许多。作为演员有多辛苦张少华心知肚明,因此她从不希望儿子进入演艺界。儿子也没有辜负她的厚望,考上了清华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了出版社的编辑。之所以一把年纪不去享受天伦之乐而是疯狂接戏,是因为张少华希望能给儿子在北京买套房。对于那些流量明星而言可能北京一套房简直就是勾勾手指头的事情。但对于老戏骨而言,却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说,张老师在拍摄“娘道”期间生病发烧,却依旧坚持岗位,她不希望因为自己去耽误整个剧组的进度,导演担心她的身体,劝她休息,她却摆摆手表示拍摄继续进行,就这样,娘道问世。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配角,张少华在戏中的光芒依旧被盖不掉。希望演艺界后辈们一定要和张老师一样靠实力说话,而不是脸蛋。她满脸的沧桑是这辈子经历的见证,虽然是演艺界的一员,但张少华的一生却过得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她的作品也大都是诠释的底层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即使有两个角色是富贵老太太,也是经历了一番奋斗之后才坐上当家主母的椅子。老人省吃俭用了一生,哪怕是到了晚年也只是住在四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什么老牌明星架子在她身上丝毫感觉不到,甚至在晚年还帮着儿子还房贷,有人可能会说儿子不孝顺之类的话,小编却想说,这不是儿子不孝顺,而是张少华作为母亲太无私。达叔的离开让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好不容易缓过来悲伤的感觉,却又迎来了张少华老师的离开,让我们为张老师默哀,愿您一路走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