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3日,中国老演员张少华因病去世,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悼念。从小学戏,先学青衣,后改演彩旦、老旦,为中国评剧院演员。塑造了很多评剧角色,如《杨三姐告状》中的裴氏、《花为媒》中的二大妈、《祥林嫂》中的三婶等。她年开始涉足荧屏,年因在电视剧《秘密》中的演出,获得了第十一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在颁奖礼上,她表示:“这个奖其实不是给我的,是给所有给我机会的导演和圈里的朋友。我这个老太太一辈子没得过奖,也不在乎得奖。我只想老老实实演戏,认认真真做人。”年,由张少华主演的电视剧《我的丑娘》掀起收视狂潮,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此外她还获得了摩纳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和国剧盛典终身成就奖。的的确确,张少华曾经通过电视剧成功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宅门》、《五月槐花香》、《我的左右手》、《铁梨花》、《常回家看看》、《勇敢的心》、《半路夫妻》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不料,张少华去世后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却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先生尊称的异议。缘起当红喜剧演员贾玲发了一篇微博悼文,文中将张少华称为先生。一句“看着您的戏长大的,先生千古”,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说张少华撑不起先生二字。第二,老戏骨的尊称异议。不少网络平台称张少华为老戏骨,又引来很多异议,说什么“演员老了,都是戏骨吗?”、“老演员都是老戏骨?”认为“戏骨”的用法太泛滥了。第三,关于张少华文革时期“害过多少人”的争议。说张少华在文革时期参与了批斗其他人的行为,人品道德遭质疑。中国人应该遵守的传统,逝者为大,入土为安。无论“先生”也好,“老戏骨”也好,只是对逝者的一种尊称罢了。没有必要较真,这又不是评职称,需要一个硬性标准。为这个形式去费口舌,毫无实际意义。再说文革中的行为,文革是个历史问题,很复杂,很多事情到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那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张少华作为当时的一个年轻人参与批斗别人,在那个时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完全可以理解。况且,这个事情都已经过去了40多年,将近半个世纪了。现在人不在了,还拿出来,有点太不可理喻了。总之,以上异议真的毫无价值,只能说明目前整个网络素质亟待提升,人的思想与精神空虚、贫穷到可怕的程度。可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