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弹指一挥间,北京这座具有多年历史的古都情韵悠悠,青春勃发,活力四射,文化事业发展日新月著。
火爆的演出市场、不断出新的“京产”文化精品、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北京,不断破解着古都的“文化密码”,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展现开放包容自信的大国首都人文形象。
70年走过,北京已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全国文化中心,已成为代表先进文化与凸显文化自信的世界文化名城,已成为充满创新精神和具有人文情怀的国际大都市。
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从未像今天这样充分,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
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面对热情的北京观众,76岁高龄的以色列著名指挥家巴伦博伊姆在国家大剧院发出感叹:“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有这么多年轻观众来听古典音乐会,而且他们的观演素养非常高,这样的感觉真好!”
北京园博园将迎来中国戏曲文化周
在北京,几乎每晚都会有各类演出缤纷登场,音乐会、演唱会、话剧、歌剧、舞剧、相声、京剧,无论你的喜好是什么,总有一场演出能满足你的期待。北京演出市场有多火?这里的一组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年全市演出市场再创新高,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分别增长至场、.2万人次、17.76亿元,是年的1.6倍。而这意味着一年天,每天有超过3万人在京城各处欣赏着67.6场演出,票房收入超过万元。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北京观众的欣赏口味儿越来越“刁”。北京人艺话剧《茶馆》自年首演至今,已走过了61个年头,三代演员用多场演出传承艺术、致敬经典,回馈观众。观众也用最真诚、最质朴的方式给予热烈回应。即便是文化娱乐形式极大丰富的今天,每次《茶馆》上演,观众都会早早从四面八方赶来,排起足足有六七百人的购票队伍。人们对经典的热爱和呵护,可见一斑。
那些“小众”的高雅艺术,如今再也不是曲高和寡。年,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制作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长达五个半小时,剧组多达人。这样的巨制能在中国上演已经创造历史,而台下座无虚席,人们将身心彻底融入舞台,更是令人感叹北京观众欣赏水平不一般!
受益于政府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演艺成为北京演艺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北京旅游演艺在全国知名度越来越高。年,全年旅游演出场,占整体演出市场的39.1%,观演人数增长7.9%,达到.7万人次。历经锤炼的众多旅游演出品牌已形成,赏戏曲上梨园剧场、长安大戏院,看杂技就去朝阳剧场,听曲艺就奔德云社、老舍茶馆。文旅融合,为旅游演艺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北京巨大的演艺市场潜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远道而来的世界名家名团。西班牙著名歌唱家多明戈说:“中国将可能拯救世界的古典音乐市场。”俄罗斯著名指挥家捷杰耶夫几乎年年来北京,国家大剧院已然变成了他的“驻场演出地”。
北京演艺市场火热,其背后的政策扶持机制功不可没。北京市持续七年实施“北京惠民低价票演出补贴项目”,让更多百姓走进艺术殿堂。年至年,本市累计共有66个剧场申报补贴演出场,实际售出元及以下低价票余万张。原中国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认为,“惠民低价票演出补贴让更多百姓走进了剧场,培育了文化市场,使整个市场得以良性发展。”
针对演出团体的扶持机制同样具有创新意义。北京市现有文艺院团家,其中92%为民营团体,面对排练场所供不应求的问题,北京剧目排练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在京文艺团体提供非盈利性排练场所,收费标准为每天元至元,这个价格仅相当于市场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
从剧场补贴再到剧目生产,北京文艺发展形成一套全流程政策服务保障,贴心、安心、放心,艺术家们只需心无旁骛地创作优质作品。
“京彩”文化惊艳世界
打造精品力作永远在路上。
近年来,“京产”文化精品屡屡惊艳于世界,它们传递着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将文化人不忘初心的坚守和坚韧,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诠释。
原创民族舞剧《天路》
今年6月2日晚,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台上上演的是国家大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民族舞剧《天路》。随后公布的文华奖获奖名单中,《天路》摘得最高荣誉——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该剧获奖实现了北京艺术创作在文华大奖角逐中的三连冠,此前,昆曲《红楼梦》和评剧《母亲》曾荣获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这样的成绩,在全国绝无仅有!
同样实现大跨越的还有北京的影视市场。年,北京共有电影院24个,截至目前,北京影院已有家,银幕块,座位数22.99万个。年,全市放映电影.5万场次,是年的9.7倍;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与年的0.5亿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全国年度票房最高的5家影院中,北京就占了4家。电影已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目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已实现每村年均固定放映40场,年均播放各类题材影片余部、17万余场次,年均观影达到余万人次。
北京制造正在成为电影界响当当的品牌,它以高昂之势迎接市场、历史的双重检验。年,北京地区生产影片部,占全国电影产量的50%,其中15部影片票房过亿,《战狼2》《流浪地球》更是成为佼佼者。北京电影人站位高远、心胸远大,“影片要能够反映时代,让观众有休戚相关之感。光有带入感还不够,还要能打动他们的内心。”成功出品《战狼2》等影片,创造了一系列票房奇迹的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如是说。
年,北京电视节目仅有1套,年增加到26套。北京作为中国电视剧的发源地,电视剧发展更是走过了辉煌的历程。这里诞生了第一部长篇电视剧《四世同堂》、第一部室内电视剧《渴望》、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部在海外拍摄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第一部编年体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京产电视剧的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近日,《觉醒年代》《奔腾年代》《欢喜盈门》《燃烧》《警官王快乐》《新一年又一年》《海洋之城》《正青春》等16部京产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播出参考剧目名单”,占比全国第一。这些年来,《北平无战事》《正阳门下》《芝麻胡同》《情满四合院》《破冰行动》《最美的青春》《归去来》《上新了,故宫》等一批优秀电视剧集和综艺节目,更是形成大剧风格、北京特色。编剧刘和平说,因为题材敏感,《北平无战事》起初无人敢接,七年里七次遭遇投资者撤资。关键时刻,是北京市委宣传部抛来橄榄枝,为该剧引入新的投资方。“没想到主管部门对作品的扶持能如此具体、细微。”刘和平深有感触地说。
北京文学以强力爆发之势,引发文坛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