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艺凝聚力量,让作品传递声音。年北京演出市场积极打造“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努力创作更多的精品力作。市文旅局日前发布数据称,年全市共推出台演出剧目,举办营业性演出场,观众人数.5万人次,票房收入约7.8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演出场次增长%,已经恢复到疫情以前(年)的九成。
邓伟摄
“大戏看北京”明方向增动力
年7月,市委书记蔡奇调研北京文艺设施建设时提出,要深化市属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积极推进文艺设施建设,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制定出台推动“大戏看北京”36条、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22条、加强新时代北京文艺评论14条等系列方案措施。各文艺院团积极响应,让北京演出市场台前幕后都是一片生机勃勃。据统计,年,北京13家市属文艺院团和国家大剧院共创排舞台剧部,其中新创原创58部,加工复排演出剧目53部。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红色主题的创作成为演出市场的主旋律,国有文艺院团和民营文化企业积极唱响主旋律,打造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之作。北京人艺首次创排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香山之夜》,选取年4月23日晚解放军强渡长江、占领南京这一重要的历史关头,通过毛泽东、蒋介石二人的“超时空心灵对话”,回顾中国共产党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素材。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则通过塑造一位信仰坚定、有血有肉的“人民音乐家”形象,在舞台上树立了共产党员一心报国的英雄群像。
邓伟摄
与当代观众同频共振,这一年北京的舞台上涌现出一个个好故事,重现党的辉煌历史,激扬家国情怀,凸显出首都文艺胸怀。如话剧《冬日》《上甘岭》《直播开国大典》,舞剧《28天》、昆曲《国风》、音乐剧《新华报童》、交响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钢琴协奏曲《北京颂歌》、广播剧《北大红楼》《播火者》,经典复排的歌剧《党的女儿》《洪湖赤卫队》,加工提高的京剧《李大钊》《许云峰》等。
创作无界好戏层出不穷
北京演艺集团即将推出京味儿话剧《簋街》,集合集团旗下北京儿艺、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曲剧团等多家院团的人才,以多种艺术形式讲述北京故事。不拘题材,跨越形式,打破院团界限的创作,在过去一年已为北京演出市场催生许多精品佳作。
电视剧《伪装者》很多人都看过,可是能想象到听评书《伪装者》、看评剧《伪装者》吗?年,北京曲艺团和中国评剧院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各自的《伪装者》。评书《伪装者》继承评书在谍战题材方面的优秀传统,将电视剧里无法展现的细节都一一展开,让剧迷和书迷都有了更为丰富的体验感。第一部谍战题材的评剧《伪装者》则发挥戏剧优势,放大戏剧冲突,强化情感呈现,给了观众一版情感更为充沛丰盈的创作。两部作品都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肯定。
由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的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则是一次合作模式上的尝试。这是国家大剧院首次在戏剧方面探索委约创作这一新型合作模式,更展现出两大国家级艺术机构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新要求、新格局与新担当。田沁鑫导演集结众多实力派演员,首次在舞台上呈现开国大典直播的幕后故事,让观众看到强强联合的强大实力。北京交响乐团也和北京京剧院联合推出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通过京剧不同流派的典型声腔与交响乐的结合,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创新。
北京京剧院年加工提高的京剧《李大钊》、《许云峰》和原创新编武戏《大刀王五》则展现了京剧在创作题材和领域方面的突破。京剧《李大钊》、《许云峰》既在京剧新编戏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又为建党百年奉上京剧人的一份心意。新编武戏《大刀王五》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精彩之作,在继承传统武戏精髓的同时,又以现代叙事讲述一代英豪的故事,让观众收获感动和精彩。
方非摄
京演集团出品大型舞剧《五星出东方》,借国宝文物拓展舞剧题材,传递民族团结主题,让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生动鲜活展现,并发挥北京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北京人艺的《香山之夜》则打破演出场地的限制,不仅在首都剧场上演,更深入基层,克服种种困难,在线上,在高校、在社区、在区县文化中心、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上演,为全市党员上一堂生动的“党课”。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还在双清别墅实景演出,使观众更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
新增空间搭建更大舞台
“大戏看北京”不仅需要更多的精品力作,还需要更大的空间去展示作品,年北京演出市场的复苏离不开新兴空间的增长。
北京人艺是中国戏剧的最高殿堂,而在年这座殿堂“扩容”,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在北京人艺院内落成,新增曹禺剧场、人艺小剧场两个剧场。这座历史悠久的剧院有了更大空间为首都观众奉上精彩的戏剧大餐,全年共制作完成29部剧目,上演场演出,营造更为火热的“大戏看北京”氛围。
时隔28年,几代京剧人心心念念的吉祥大戏院,也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于年7月重新回归王府井。这座曾见证过众多京剧大师成长的老戏院是京剧人心目中的一块“福地”,也是老戏迷心中的“乐园”,如今以国际先进标准重建开业后,很快就成为一处新的文化地标,引得戏迷和普通观众来打卡。
接续传统的还有“会馆”。“会馆”是北京独有的特色空间,更与戏剧演出有着天然渊源。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下,北京演艺集团和东城区、西城区密切合作,用文化激活百年会馆资源,推出“会馆有戏”系列演出。系列演出在湖广会馆、颜料会馆、台湾会馆、临汾会馆等8个会馆率先启动,根据每个会馆旧址建筑和空间特点,“一馆一策”“一馆一韵”为北京市民带来丰富多彩、制作精良、品味高雅、意蕴丰富的优质演出,形成“大戏看北京,好戏在会馆”的生动局面。
除了在线下开疆拓土,北京的文艺院团继续在云端开辟新空间,做好线上文章。年4月11日,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走过整整一年的时间,64期线上演出全网点击量接近20亿次,在云端为观众献上高水平的精神盛宴。京演集团打造线上演出季、北京人艺开启线上直播、北京京剧院推出“京戏云剧场”,都做足“线”上文章,“云彩排”“云练功”“云导览”“云发布”“云签约”等更多元的在线艺术分享形式成为常态,观众也逐渐形成线上看免费和付费演出的习惯。
年,“大戏看北京”弦声初振已奏出精彩的乐曲,年首都文艺工作者将不负所托,在“大戏看北京”的带动提升下,开创首都文艺创作新格局,创作推出更多文艺精品。